景觀水車元祖——水車的發展史
景觀水車元祖——水車的發展史
開始階段
中國正式記載中的水車,則大約到東漢時才產生。東漢末年靈帝時,命畢嵐造“翻車”,已有輪軸槽板等基本裝置。又有一說三國時魏人馬均也有“翻車”的制造(見《三國志.魏志》卷二九杜 傳裴松之注)。不論“翻車“究竟首創于何人之手,總之,從東漢到三國”翻車“正式的產生,可以視為中國水車成立的一階段。
第二階段
水車的發展到了唐宋時代,在輪軸應用方面有很大的進步,能利用水力為動力,作出了"筒車",配合水池和連筒可以使低水高送。不僅功效更大,同時節約了寶貴的人力。南宋張孝祥〈題能仁院壁詩〉中大贊其曰:『轉此大法輪,救汝旱歲苦。可見此水車對農事幫助之大。這是中國水車發展的第二個階段。
第三階段
到了元明時代,輪軸的發展更進步。一架水車不僅有一組齒輪,有多至三組,而有"水轉翻車"、"牛轉翻車"或"驢轉翻車",可以依風土地勢交互為用。這項發展,使翻車的利用更有效益。翻車打東漢三國時代發明以來,一直停滯在人力的運轉。至此,利用水力和獸力以為驅動,使人力終于從翻車腳踏板上解放。同時,也因轉軸、豎輪、臥輪等的發展,使原先只用水力驅動的筒車,即使在水量較不豐沛的地方,也能利用獸力,而有所貢獻。另外,則有"高轉筒車"的出現。地勢較陡峻而無法別開水塘的地方,也能低水高送,有所開發。這是中國水車發展的第三階段。元明之后,中國水車的發展便再沒有多少特殊的成就了。